查看原文
其他

7市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专家给出“操作指南”,你最看好谁?

川报论见 四川日报 2019-04-14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经济副中心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对于构建干支协调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省內不少地方已摩拳擦掌,纷纷提出争当经济副中心的目标和措施。四川日报邀请省内外16位专家学者,就经济副中心建设的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厘清认识误区,提出行动建议,并于11月15日刊发四个整版的《四川区域发展思考·争创经济副中心》特别报道。

谨以此组报道,为正在争创经济副中心拼搏的城市和正在为美好生活奋斗的人们加油。(文末附投票)


专家名单

刘培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吴维海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执行总监

李 林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赵 伟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秦尊文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马璟君 深圳大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张牧扬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王海林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李后强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

盛 毅 省社科院研究员

戴 宾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韩文丽 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

孙超英 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教研部教授

汤继强 西南财经大学智库CEO兼首席研究员

鲁荣东 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王小琪 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



四篇报道聚焦四大焦点问题:

“桂冠”戴给谁 不仅看“吨位”——定义“什么是经济副中心”。

走好“一颗子” 激活“一盘棋”——释惑“为什么需要经济副中心”。

既考“基本功” 也看“撒手锏”——解答“怎样成为经济副中心”。

自由竞争“不指定” 顶层设计“防风险”——提醒“经济副中心建设需要注意什么”。

四省“他山石”:

解析同样是作为经济副中心,宜昌、襄阳之于湖北,珠海、湛江、汕头之于广东,宁波、温州之于浙江,徐州之于江苏的重要意义和建设经验。

七大“竞技者”:

关注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这七大种子选手的“誓师”。

经济副中心是怎样炼成的?带您五分钟速读“操作指南”——

【一】

“桂冠”戴给谁 不仅看“吨位”

——定义“什么是经济副中心”

2395亿元人民币!这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GDP百城排行榜入围“门槛”。四川跨过规模“门槛”的只有成都一市。

这是四川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的一个体现,破解这个问题,四川迫切需要经济副中心。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同时明确了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省委书记彭清华在会上说,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一定能够形成几个经济总量3000亿元到5000亿元左右的城市,到时候我们会敲锣打鼓把“副中心”的桂冠给你戴上。

目前,我省不少城市已明确提出争创经济副中心的计划,但在主要措施上,比较偏重于加快产业发展,提升经济规模,且在加快产业发展中又偏重于数量增长。“加快产业发展、扩大经济规模的措施本身并没有错,但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仅限于此是不够的。”专家组认为:尽管“吨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地位,但经济副中心“桂冠”给谁,不能仅看“吨位”,经济副中心的核心功能是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缺乏带动性就只是一个城市,最多是一个大城市,而不是经济副中心。

要成为经济副中心还要看什么?

不仅看“吨位”,还要看经济“质量”和“担当”

城市和人一样,块头大的未必有力。城市人均GDP是判断城市层级的重要线索。

经济副中心既要能“承上”,也要能“启下”,要有稳定的对主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承接和传递能力。

不仅看“吨位”,还要看经济“话语权”和“腹地”

经济副中心要对全省性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具有一定程度的把控权、主动权。

经济腹地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回旋余地,也意味着劳动力的供给,如果没有经济腹地,经济副中心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不仅看“吨位”,还要看交通“集输力”和社会“服务力”

经济副中心要有方便、快捷和低成本的交通,还要有主中心不具备的运输方式。

经济副中心要具备为整个区域提供直接的、引领性的、示范性的社会化服务能力。

【二】

走好“一颗子” 激活“一盘棋”

——释惑“为什么需要经济副中心”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的经验之一就是:走好“一颗子”,往往能激活“一盘棋”。

专家组认为,四川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与国家新一轮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和布局是相适应的。建设经济副中心是实现构建新格局目标的“关键一子”,对四川优化经济空间、完善经济秩序、激发经济潜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的“胜负手”。

问题之一: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对策:经济副中心将在局部构筑增长极核,带动更广阔区域加快发展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四川发展的“顽疾”,是大而不强的主要表现。如果不能成长起来几个GDP超过3000亿元的市,很难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专家组认为,建设经济副中心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一招。

问题之二:区域优势不突出不明显

对策:经济副中心将极大改变省内经济要素流动的速度和方向,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

要素流动不充分、资源配置不高效,既是四川大而不强的主要表现,也是四川由大到强的主要障碍。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四川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关键是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专家组认为,建设经济副中心有助于各地盯住特色,在优势上做文章。

问题之三:区域开放不充分不全面

对策:经济副中心将深刻影响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四川全面拥抱世界市场

加快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四川的重要使命,也是四川由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的关键之举。咨文专家组认为,建设经济副中心将深刻影响四川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四川更好对接先进生产力,加快融入全球经济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

【三】

既考“基本功” 也看“撒手锏”

——解答“怎样成为经济副中心”

欲戴桂冠,必承其重。

目前我省明确提出争创经济副中心的几个城市都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但比照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条件和要求来看,还有不小的距离,其共性问题在于经济总量在全省经济中占比过小。四川市县经济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只要有特大项目落地,只要创新能力超常提升,排位随时可能刷新。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专家组建议,提升作为区域“带头大哥”的抱负、胸襟和能力。

基本功——牵头培育完善的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现代化

争创经济副中心,就不能只注重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进程,还必须通过自己的产业现代化为区域产业的现代化提供试验示范,进而牵头培育完善的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的现代化。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争创经济副中心在制造业上必须拿够分。

撒手锏——主动承接主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帮助弥补主中心城市功能缺陷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不仅需要锤炼引领和带动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能力,还必须锤炼承接和传递全省主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的能力,尤其要为主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清洁能源等配套服务,克服产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在推动区域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过程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加分项——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增强生态、科教、医疗、文体等城市社会化服务功能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还必须全面增强城市社会化服务功能。专家组建议从四方面发力: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科教服务功能、增强医疗保健功能、增强文体服务功能,

【四】

自由竞争“不指定” 顶层设计“防风险”

——提醒“经济副中心建设需要注意什么”

和一些省份的经济副中心“被指定”不同,我省明确“谁能担此重任,要靠实力说话”。但“不指定”并不意味着省级层面“放任不管”,而是要在制定规则、营造氛围,特别是在防范风险上主动作为,及时纠偏,确保经济副中心建设瞄准设立的初衷、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更好服务全省发展大局。

风险之一:地方无序竞争

建议:进一步做好经济区发展规划、城市群发展规划等,促进城市间创新力共享、产业链联动

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要防止地方政府在争抢大企业、大项目中无序竞争,甚至突破招商引资土地、税收优惠底线,变相增加发展成本。这就与建设经济副中心目的初衷——促进全省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优化,背道而驰了。

风险之二:政府热企业冷

建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企业全面了解经济副中心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深度参与经济副中心建设

推进经济副中心建设不能仅仅只有地方政府热情高涨。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更好推进经济副中心建设。

风险之三:评价标准照搬照抄

建议:对城市发展进行可持续的动态监测,设置综合、有四川特色、分阶段的评价体系

关于经济副中心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权威的评判体系,要避免把外地对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评判体系,照搬过来评价四川。

风险之四:地方过度举债

建议:进一步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和预算约束,坚持谁举债谁负责

要严防债务风险,一要注重结果导向,一个城市不仅要经济发展好,还要债务风险小,才算名副其实的经济副中心;二要做好监督,政府举债的规模和用途,都要置于人大和社会监督之下。还要特别注意防范隐性债务风险。

风险之五:房价过快上涨

建议:统筹考虑人口调控和城市建设目标,维护楼市秩序

过高的房地产价格不利于吸纳和集聚人才,不利于集聚生产活动,不利于产业的长期发展。建议政府要做好预判,把人口调控和城市建设目标放到一起考虑,对楼市秩序进行维护,提前谋划好人口变化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问题。

风险之六:公共服务差距过大

建议:一碗水端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培育经济副中心,是四川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时的内在需要,而置于这样的发展阶段上,各地居民对公平的诉求也在日益提高。政府不能为了培育经济副中心,而动用行政力量调配资源,以至于影响其他地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尽量一碗水端平,让经济副中心与周边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大体相当。

湖北——设宜昌襄阳为省会“二传手”

2003年,国务院批准襄阳和宜昌两市成为全国最早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的桂冠不会自然带来积极变化,具体发展也需要含金量高的政策来推动。湖北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实行“省官治市”,两市市委书记目前均由省委常委兼任;二是下放权力,将省直相关部门的土地、规划、投资等审批事项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下放或委托给两市;三是改革先行先试,如授权两市开发区率先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四是明确带动范围,推动以宜昌为中心的宜荆荆城市群、以襄阳为中心的襄十随城市群建设。

广东——考虑地理空间布局选择珠海湛江汕头

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和常住人口第一大省,已不满足只拥有广州和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确定珠海、湛江和汕头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三个城市分别位于珠三角、粤西和粤东地区。广深两个主中心再加上三个省域副中心,体现的思路就是通过珠三角带动东西两翼,实现全省均衡发展。

浙江——民营经济特质影响副中心城市布局

浙江省的民营经济特质深刻影响着浙江副中心城市的布局、规划和发展。

宁波和温州成为副中心城市,首先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杭州是浙北,宁波是浙东,温州是浙南。宁波是传统港口城市,临港产业基础较好。温州是民营经济发祥地,体制机制活跃,轻工业发达。此外,两地成为副中心城市,也是市场的选择,还和浙江的地理环境有关。

江苏——用徐州撬动苏北振兴

江苏的城市经济格局很明显。苏南的南京、无锡、苏州经济地位不可撼动。位于苏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徐州的崛起,则不仅体现市场力量,从全省发展大局考虑的政府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17年,国务院批复徐州城市总体规划,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徐州地缘特殊、地位重要,因此,江苏省赋予徐州重大使命: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徐州要成为苏北振兴的强引擎、全面小康的领头羊;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徐州要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节点。

绵阳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绵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绵阳特色产业体系,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城镇体系,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经济总量大、质量效益佳、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开放水平高、市场活力足、协调发展好、辐射带动广的四川经济副中心和西部经济强市。

(摘自绵阳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公报)



德阳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进一步指明了德阳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质量和效益,全力打造装备智造之都、改革开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经过几年努力,实现区域竞争力更强、创新创业活力更足、城乡环境质量更优、人民生活水平更高的战略目标,实实在在打拼出“中心”地位。

(摘自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公报)



乐山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乐山为全省区域中心城市、支持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并鼓励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为乐山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全市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这一奋斗目标是乐山加压奋进、跳起摸高,展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检验标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确保把省委给我们描绘的“愿景图”转化为乐山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和“实景图”。

(摘自乐山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公报)



宜宾

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拼搏实干、加压奋进,从现在起,用4年时间集中攻坚, 力争2021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3000亿元,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在全省“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中构筑“宜宾强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夺取宜宾现代化建设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摘自宜宾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公报)



泸州

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深入推进“六个突破”,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要打造白酒、电子信息和新兴产业“三个千亿”级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做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质和集聚力,加快建成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南部中心城市;要突破高铁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要高标准建设中国(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加快建设四川南向东向开放重要门户、内陆开放高地;要推进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

(摘自泸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公报)



南充

要做强产业支撑,培育壮大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做强项目支撑,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交通枢纽、教科文卫、旅游三产、产业园区“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力量实施“100件大事”。要做强县域支撑,构建“一主一副、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支持主城三区做大做强,力争经过几年努力,经济总量达到1200亿元到1500亿元左右。

(摘自南充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公报)



达州

聚焦“同步全面小康和全面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突出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两个定位,坚持“加快发展、负重转型、追赶进位”三大工作取向,实施“改革创新、统筹城乡、开放合作”三大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五大新格局,全面加强“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幸福美丽达州。全会明晰了达州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5年,基本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到2035年,全面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摘自达州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公报)


点击下图进入川报观察专题

阅读“操作指南”全文↓↓

把四川日报设星标


想第一时间接收四川政经民生大事想时刻关心自己家乡的建设发展想随时get最新的国家大事网络热点


不想错过四川日报每天的精彩推送和福利派送,就快来把四川日报设置星标吧!



猜你还想看

紧急扩散!白格堰塞湖洪峰冲毁金沙江大桥,国道318线中断!
招聘岗位上万个!本周末,成都特大型招聘会等你来!
四川拟遴选3-4个城市率先开展公园城市建设,快来推荐你的家乡!

----蜀妹儿精选----

直接点击以下关键词

房价 丨 不动产登记  丨四川出台楼市调控“24条”

成都购房政策  丨成都积分落户

养老金 丨 个税 丨  职称  丨 儿童禁用药 丨    

社保 丨 四川跨省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全名单

在川高校全名单 丨2018四川高考

 出入境证件 丨 九寨沟  丨 四川旅游线路参考价 

成南达高铁 丨成贵高铁


来源:川报观察

编辑:邓也 刘志杰 庞琪

校对:张通

审核:范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